今日律司
编辑于 2022-06-28
今日律司
编辑于 2022-06-28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分析
知识产权风险隐藏在企业经营各个环节中。企业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认知程度,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从企业内部风险的角度分析:
一是在新产品、新技术还没有被颁布的阶段或没有申请专利阶段,公司保密措施不得当,造成技术被其他公司所学,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提出诉讼,也不能得到相关赔偿,这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是存在其他公司“挖墙角”的现象,使得人才进入其他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技术也会随之转移,间接影响公司综合实力。
从企业外部风险的角度分析:
一是跟其他公司或跨国企业合作时存在的风险,在研究新技术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知识成果保护,可能会为企业留下知识产权纠纷安全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不同知识产权风险,本文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梳理了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1.研发环节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
(1)研发前未经检索导致重复研发;
(2)研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
(3)保密措施不当、管理不善或者核心研发人员流失而导致技术和产品被他人模仿、抄袭;
(4)研发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产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
(5)与其他单位合作中,未能明确约定技术成果归属而导致自树竞争对手或者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合法使用;
(6)与研发人员约定不明而导致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2.采购环节
生产资料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采购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是企业采购设备、仪器、材料、部件等生产资料因侵犯或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的侵权风险,以及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索赔纠纷。因为权利人可以向供应链上任意厂商主张权利,企业因采购、使用涉嫌侵权的生产资料也可能成为被告。
一旦涉诉,企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诉讼案件,还可能遭遇被控侵权的设备、材料等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供应商保证和赔偿责任,企业很难就应诉成本和所受损失向供应商索赔。
3.生产环节
不论企业自身有工厂独立完成产品制造,还是委托其他公司进行产品的制造,或者被其他公司委托制造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自行生产产品过程中,如果未能做好保密工作,存在泄密风险。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生产产品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外泄风险。
例如,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代工生产iPad2,富士康研发部人员将产品后壳的数据有偿出售,购买人利用这些数据提前制作出了iPad2的保护套,使苹果公司和富士康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企业作为受托方时,如果委托人不是权利人,也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被委托人很容易陷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陷阱。
4.销售环节
销售部门是企业中最直接的效益实现者,但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风险。销售环节知识产权风险来源之一是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义务。有些企业不太重视与客户销售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权利义务的约定,认为拿到订单就万事大吉,孰不知销售合同中蕴含着极大风险。
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向客户承担因产品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一切损失和费用,但是其实很多情形下这些损失和费用本不应由企业承担,比如根据客户提供设计方案生产的产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设计方案本身才是导致侵权的原因。
又例如,销售合同规定企业要将包含在产品中的所有知识产权许可给客户,并且该许可是免费的、永久的、无范围限制的、有分许可权。如果接受这样的条款,意味着客户和客户的其他供应商,即企业的直接竞争对手,皆有可能无限制的免费实施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使企业储备的知识产权攻防武器的效用大打折扣。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1.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有效的测评。
2.创立与完善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档案。
3.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建立风险防范体制。
A.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生产能力;
B.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预防机制;
C.加强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法律意识;加强维权力度及重视知识产权人员的吸收及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应由专门的学习或从事知识产权的人员进行管理,而不是由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兼职管理,真正做到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D.采取合同约束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企业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应积极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防范风险。在采购环节中要求供货商在合同中明确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一旦侵权,供应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自主研发后委托他人制造时,企业与指定厂家签署合同时,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对方对未申请保护的知识产权进行保密;对于合作开发的技术,应明确合作中各方对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为防范企业员工不当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尤其是企业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重复以往的设计方案、技术解决方案等,若此类人员跳槽到其他企业,易引起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知识产权风险。因此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合同约束,与企业员工签订职务发明归属、竞业禁止等协议,明确员工应保守商业机密、技术机密,从而防范内部用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
E. 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方案规避设计以防范侵权风险。
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时,对前期未进行充分检索或针对意外出现的侵权风险进行预警、FTO分析,以避免投放市场后的侵权诉讼。
F. 采用申请专利、产品规避设计、专利无效、收购专利和许可谈判等多种手段应对侵权风险,同时做好应诉准备。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四项原则
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1.战略一致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在市场的定位相协调。
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应当放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从硬件产品逐步转向硬软件相结合、物联网领域,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也应当向软件著作权、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倾斜。
2.成本收益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
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控制人力、财务和时间成本等。不计代价和成本的风险控制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可能严重危害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应当从严处理,做到最大限度的排除。以新产品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为例,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产品涉及的技术广泛,对所有技术点都做排查,经济成本巨大,时间成本高昂,会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对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查策略,重点放在新技术、产品宣传中的卖点、产品辨识度高的部分;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的地域范围放在主要市场国家和知识产权高风险国家的交集。
3.前瞻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
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有预见性,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应对预案。如果企业意欲开拓海外市场,应当提前做好海外商标申请工作,对于重要技术和产品要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包括自主申请专利、从外部购买专利或者获得专利许可,消除专利壁垒,同时防止他人设置新障碍,限制新技术、新产品的改进和发展。如果行业内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打击企业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企业就要做好应诉准备和反击策略。如果企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则需要明确诉讼目的与目标,再制订周详的诉讼计划,同时要防止竞争对手的反击。
4.普遍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
知识产权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因此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普及到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因为他们日常工作都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风险。通过制订和执行各类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奖惩制度引导、鼓励广大员工做好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工作,并且根据员工反馈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避免漏洞,最大程度降低风险。